全国咨询热线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国家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化工和能源行业,特别是储能技术及应用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人才。
培养适应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化工和能源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左右成为能源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管理或研究型人才。
职业能力1:能坚定拥护中国领导,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在能源化学工程实践活动中体现强烈的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2:具有终身自觉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百年未有之重大变局中的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能灵活运用能源化学工程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独立的创新性思考,并在国际化协作环境下将思想力转变为行动力;能开展创造性活动并研究和解决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
职业能力3:能在能源化学工程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知识和经验,并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具有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并致力于促进能源化学工程产业发展。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适宜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预测与模拟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化学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化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化学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参照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拟定的“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工科数学、物理、工程和“四大化学”为主要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设置既较好地兼顾了化学工程和能源动力工程两大学科交叉,又体现了重点发展的储能专业特色,并通过高年级设置的相关专业课引导学生掌握“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两大专业发展方向。
基础课:设有工科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类课程(工程制图、工程训练),以及四大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及相应的实验课)。
核心课:涵盖了化学工程学科的“三传一反”(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与分离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和能源动力工程的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其中传热学课程为化学工程和能源动力工程学科交叉的中枢,由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传统优势方向“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的中坚教师负责;此外还设有体现储能技术与应用的核心课程,如电化学基础与储能、储能原理与技术;同时还将“四大化学”的物理化学列为核心课程以突显其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基础作用;另外还设有能源化工设计以体现本专业的工程特色。
专业课:主要设有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技术与利用两大选修课模块,前者主要包括燃烧学、高效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工业催化、天然气利用、石油加工等;后者主要包括能源材料、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等。
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总时长为542学时,约占总学时要求的1/5,既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为后续科研实验奠定技能基础,又较好地保证了学以致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深化理论学习;本专业设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合计31学分,其中包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课程设计能源工程、能源化工设计实训、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此外,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和能源产业系统,故此本专业课程设有较丰富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小白学人工智能、化工过程模拟、计算传热学等,而且工程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和能源化工设计等课程都包含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内容。
同时,本专业按学校统一要求,设有完整的思政类课程、语言沟通类课程和身体素质锻炼课程等,有效保证达成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编专任教师44人,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形成学术梯队。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具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和凝聚力,符合华南理工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及双一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资队伍总体情况为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讲师1人。教师队伍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计划入选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本专业专任教师中1/3为45岁以下教师群体。本科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为4.6。
本专业依托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本科教学和科研平台,其中实验场地合计6580平方米,大型实验设备350套,固定资产6760万元。此外,本专业还拥有专用本科教学实验室约200平方米,本科教学专用实验仪器及设备价值406万元。实验教学资源统一由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专职实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实验室日常维护优良、管理规范,能有效保证本专业教学实验的正常运行。
本专业已与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燃气集团、港华燃气集团、广州红日燃具有限公司、华天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业界龙头企业共建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实习提供可靠的保障。
本专业在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三创型”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本专业在化工与能源学科较为优厚的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较充足的科研实践机会。同时本专业也与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建立了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友好关系,本专业学生在大二、大三阶段可遴选参加华南理工大学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工系的2+2计划、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2+3计划等;此外还能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的暑期夏令营、美国罗格斯大学化工系的研修活动等。